优质课程 贴心服务
机构入驻 >
学员试听 >
试听课程申请
看不清,请点击刷新
立即申请
机构入驻申请
看不清,请点击刷新
立即申请
试听课程申请
看不清,请点击刷新
立即申请
机构入驻申请
看不清,请点击刷新
立即申请
课程分类
寻客吧 > 教育新闻 > 考公考编 >  公务员考试要培训班吗
公务员考试要培训班吗
来源:寻客吧  编辑:商洛师大中奕教育  浏览:199次  2025-08-18 14:22:15

公务员考试要培训班吗

/attachment/editor/20250818/1755498788xpw1c.jpg

摘要: 公务员考试要不要报培训班?答案是:视情况而定。报班不是“必选项”,但可能是“加速器”;不报班也能上岸,但需要更强的自律和方法。关键不在于“别人报没报”,而在于“你需要什么”——是缺方法、缺自律,还是缺信息?这篇文章会帮你理清纠结,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备考路径。

为什么我们会纠结“要不要报班”?  

考公圈里有句扎心的话:“备考就像在黑屋子里洗衣服,你不知道洗干净没有,只能一遍遍地洗。” 这种“信息差”和“不确定性”,让很多人把培训班当成了“救命稻草”。

我见过太多考生,刚决定考公就慌慌张张报班,花了大几万,结果上课划水、课后摆烂,最后成绩还不如自学的同学;也见过有人坚持自学,每天泡图书馆10小时,却因为不知道“行测数量关系哪些题可以放弃”“申论大作文怎么踩点”,走了半年弯路。

说白了,纠结报班的核心,其实是“焦虑”和“迷茫”:

怕自己学不会:“行测那么多技巧,申论又没标准答案,我能吃透吗?”

怕时间来不及:“别人都报班了,我自学是不是会落后?”

怕钱花冤枉:“万一报了班还是考不上,几万块不就打水漂了?”

这些焦虑太真实了——毕竟考公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谁都不想因为“选择错误”错失机会。但比起“跟风报班”,不如先搞清楚:你到底需不需要培训班?

这三类人,报班可能是“雪中送炭”  

不是所有考生都需要报班,但如果你符合以下几种情况,报班或许能帮你少走很多弯路:

1. 零基础小白,对考公“一无所知”  

如果你连“行测考几部分”“申论小题和大作文怎么占分”都不清楚,翻开教材像看天书,那报个基础系统班很有必要。

这类班的价值,在于帮你快速搭建知识框架:比如行测的“言语理解逻辑填空常考成语”“资料分析速算技巧”,申论的“归纳概括题怎么找关键词”“应用文格式要求”,老师会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讲明白,比你自己啃教材效率高10倍。

我之前带过一个学生,学计算机的,第一次备考时对着行测数量关系哭:“排列组合到底怎么算啊?”后来报了个基础班,老师用“分苹果”“排队”举例子,她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么简单!”最后行测78分上岸,她说:“省了我至少2个月自己摸索的时间。”

2. 自律性差,需要“外力监督”  

考公是场持久战,少则3个月,多则1年。如果你是“手机不离手”“计划永远完不成”的类型,报班相当于“花钱买监督”。

线下班的固定上课时间、课后作业打卡、同学间的竞争氛围,能逼着你进入“学习状态”。我认识一个宝妈,白天带孩子,晚上想自学却总被家务打断,后来报了线上直播班,每天晚上7点准时听课,老师当场提问、课后留作业,她反而效率更高:“有人盯着,不敢偷懒了。”

当然,如果你能做到“每天雷打不动学8小时,手机只用来查资料”,那自律就是你最好的“老师”,没必要花这笔钱。

3. 多次备考失利,陷入“瓶颈期”  

如果你已经考了2-3次,分数总在60分左右徘徊,行测某模块(比如判断推理)怎么学都提不上去,申论作文永远“二类文”,那报个冲刺拔高班可能是“破局关键”。

这类班的老师通常有多年教研经验,能帮你找到“问题根源”:比如行测资料分析总错,可能不是算得慢,而是“找数据”的步骤错了;申论分数低,可能是“观点没踩中材料核心”。我有个朋友考了3次,申论一直50多分,后来报了个申论专项班,老师带着她逐字逐句分析真题材料,告诉她“这句话是‘问题’,那句话是‘对策’,要分开归纳”,最后申论考了72分,成功上岸。

这两类人,不报班反而更高效  

报班不是“万能药”,如果你符合以下情况,自学可能比报班更适合:

1. 基础扎实,学习能力强  

如果你是“学霸体质”——高考分数高、考研上岸过,或者之前备考过事业单位、国企,对行测、申论的题型已经很熟悉,那完全可以自学。

这类考生的优势是“会总结、能举一反三”。比如行测言语理解,自己做50道题就能总结出“转折词后是重点”“因果关系看结论”;申论小题,多刷10套真题就能摸透“踩点给分”的规律。我见过一个985毕业生,备考3个月,每天刷一套行测真题+2道申论小题,最后笔试第一上岸,全程没报班,只买了几百块的真题和教材。

2. 预算有限,想“把钱花在刀刃上”  

现在线下班动辄2-3万,线上班也要几千块,对很多普通家庭来说不是小数目。如果你的预算紧张,与其“借钱报班”增加心理压力,不如把钱花在“刚需资料”上:

真题:近10年国考+省考真题(必买!考公最重要的资料,没有之一)

教材:行测模块宝典(分模块学技巧)、申论的规矩(学答题规范)

网课:B站、小红书上有很多免费/低价的优质网课(比如“花生十三资料分析”“李梦圆申论”,亲测好用)

这些资料加起来不超过500块,只要你能把真题吃透,效果未必比报班差。

3步判断你是否需要报班:比“跟风”更重要的是“自知”  

纠结报不报班?别问别人,问自己这3个问题:

第一步:自评“基础水平”  

找一套近3年的国考真题,严格按照考试时间(行测2小时,申论3小时)做一遍,然后对照答案打分。

如果行测50分以下,申论40分以下:基础薄弱,建议报基础班;

如果行测60-70分,申论50-60分:有一定基础,看自律性决定是否报班;

如果行测70分以上,申论65分以上:基础扎实,自学即可,重点刷真题拔高。

第二步:算清“时间成本”  

假设你每天能学6小时,距离考试还有3个月(约90天),总学习时间是540小时。

如果你自学需要花200小时摸索基础(比如搞懂行测题型),那报班可能帮你节省100小时,把时间用在刷题上;

如果你本身效率高,看教材+网课3天就能入门,那报班就是“浪费时间”(很多班进度慢,会拖慢你的节奏)。

第三步:列“预算清单”  

把报班费用、资料费、生活费(如果全职备考)列出来,问自己:“这笔钱如果没考上,我能接受吗?”

如果家里经济条件好,报班是“锦上添花”;

如果需要“省吃俭用”凑钱报班,建议先自学1个月试试——如果能坚持每天学8小时,再考虑报班也不迟。

不报班怎么学?3个“野生学霸”的实操方法  

如果你决定自学,这3个方法一定要记好(都是上岸考生亲测有效的“干货”):

1. 资料别贪多,“真题+错题本”就够了  

很多人备考喜欢买一堆资料,结果哪本都没看完。其实考公最重要的资料只有真题——近10年国考、联考、你目标省份的省考真题,至少刷3遍:

第一遍:按模块刷,比如今天学资料分析,就刷20道真题,搞懂每道题的考点;

第二遍:按套卷刷,严格计时,模拟考试氛围;

第三遍:只刷错题,分析“为什么错”(是知识点没懂?还是粗心?),把错题分类记在本子上,考前只看错题本。

记住:刷10套新题,不如吃透1套错题。

2. 制定“可落地”的计划,拒绝“假努力”  

别写“今天学行测,明天学申论”这种模糊计划,要具体到“小时”:

比如早上8:00-9:30:学资料分析技巧(看网课+做20道题)

上午10:00-11:30:刷言语理解真题(40道)+ 总结错题

下午2:00-3:30:学申论归纳概括题(看2篇范文+自己写1道题)

晚上7:00-8:30:复盘当天错题,整理笔记

计划要留“弹性时间”(比如每天留1小时处理突发情况),完成一项就打勾,没完成的当天补上——别给自己找借口,“今天偷懒1小时,明天可能就偷懒2小时”。

3. 找“免费资源”,别当“冤大头”  

现在网络上有很多优质免费资源,完全够用:

行测技巧:B站搜“行测模块名师”,比如花生十三(资料分析)、聂佳(判断推理)、郭熙(言语理解),他们的免费课足够打基础;

申论素材:关注“人民日报评论”“半月谈”公众号,每天看1篇文章,学开头结尾、分论点写法;

备考经验:小红书、知乎搜“XX省考上岸经验”,看别人的时间规划、资料推荐(但别全信,结合自己情况调整)。

报班避坑指南:这些钱真的没必要花  

如果你决定报班,一定要避开这3个“坑”,不然钱花了还没效果:

1. 别信“保过班”“协议班”  

很多机构宣传“不过退费”,听起来很诱人,但仔细看协议会发现:“退费要扣手续费”“只退部分费用”“没进面试不退费”……实际上,“保过班”的学员里,能上岸的大多是本身基础就好的,和“保过”关系不大。

与其花几万报“保过班”,不如花几千报个“基础+冲刺班”,把省下来的钱用来买真题、报面试班(如果进面的话)。

2. 慎选“线下封闭班”  

线下班的优势是“氛围好”,但缺点也很明显:

价格高(包住宿的封闭班通常3万+);

进度固定(基础好的觉得慢,基础差的跟不上);

老师水平参差不齐(很多机构的“名师”只在宣传页上,实际上课的是刚毕业的助教)。

如果自律性差想报班,优先选线上直播班(价格便宜一半,还能回放),或者本地小机构的“小班课”(老师能关注到每个学生)。

3. 试听比“销售承诺”更重要  

报班前一定要试听1-2节课,重点看:

老师是否“照本宣科”(好老师会用例子讲技巧,而不是念PPT);

课程内容是否“干货”(有没有讲真题、讲错题,而不是空谈理论);

售后服务如何(有没有答疑群、作业批改,别交了钱就没人管)。

记住:销售说的再好听,不如自己听一节课感受。

说到底,公务员考试拼的不是“报没报班”,而是“有没有用对方法+坚持到底”。报班是“工具”,不是“目的”——如果你能用好这个工具,它会帮你加速;如果用不好,它就是“负担”。

与其纠结“别人报了我要不要报”,不如静下心来问问自己:“我的薄弱点是什么?怎么才能高效解决?” 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备考方式。

(注:本文涉及的考试政策、备考方法等内容,以官方最终公布为准。)

免责声明:
本文部分系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我们联系重改或删除,以保证您的权益!
相关新闻
更多>
北京成公教育老师好不好?学习难度大吗
北京成公教育老师评价北京成公教育的老师普遍被认为具有较高的专...
北京成公教育怎么样?性价比高吗
北京成公教育评价北京成公教育是一家在职业培训领域颇具声誉的机...
北京成公教育好不好?课程设置合理吗
北京成公教育好不好?北京成公教育是一家受欢迎的职业培训机构,凭借...
北京成公教育怎么收费?透明报价,放心选择
北京成公教育收费概览北京成公教育的收费范围大致在3000元到1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