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程 贴心服务
机构入驻 >
学员试听 >
试听课程申请
看不清,请点击刷新
立即申请
机构入驻申请
看不清,请点击刷新
立即申请
试听课程申请
看不清,请点击刷新
立即申请
机构入驻申请
看不清,请点击刷新
立即申请
课程分类
寻客吧 > 教育新闻 > 艺术教育 >  小孩写作业时偷玩手机怎么处理
小孩写作业时偷玩手机怎么处理
来源:寻客吧  编辑:深圳博沃思  浏览:205次  2025-08-28 15:14:10

小孩写作业时偷玩手机怎么处理

你是不是也经历过这样的场景:推开孩子房门想看看作业写得怎么样,却撞见他手忙脚乱地藏手机——屏幕还亮着,作业本上却只有歪歪扭扭的几个字。那一刻,火一下子就窜到头顶,忍不住想吼:“说了多少遍写作业别玩手机!你怎么就是不听!”但吼完之后呢?孩子要么低着头不说话,要么哭着反驳“你们大人也一直玩”,作业没写完,亲子关系还搞得很僵。

其实,孩子写作业偷玩手机,不是“故意作对”,更不是“学坏了”。这背后藏着他们没说出口的需求:可能是作业太难想逃避,可能是觉得孤单想找乐子,也可能是我们自己的手机习惯“带偏”了他们。处理这件事,关键不是“怎么阻止”,而是“怎么理解”和“怎么引导”。今天就结合我自己和身边家长的真实经历,聊聊具体该怎么做,既有方法,也有能落地的步骤。

/attachment/editor/20250828/17563656873f0ji.jpg

一、别急着发火,先搞懂孩子“偷玩”的真实原因  

很多家长看到孩子偷玩手机,第一反应是“他不专心”“没自制力”,但很少想过:如果写作业像玩游戏一样有趣,他还会偷玩手机吗? 孩子的行为背后,往往有更具体的原因,只有找到“根”,才能对症下药。

1. “作业太难了,玩手机是‘喘口气’”  

我邻居家孩子上三年级,有次数学作业错了一大片,妈妈发现他偷玩了半小时手机。后来聊起来才知道,那天的应用题他一道都不会,对着题目发呆了20分钟,越想越烦,就忍不住拿妈妈忘在客厅的手机刷短视频——“看视频的时候不用动脑子,很舒服”。

这不是“偷懒”,是“逃避压力”。对孩子来说,写作业遇到困难时,大脑会自动寻找“轻松的出口”,手机里的短视频、小游戏,就是最容易获得的“即时快乐”。

2. “没人陪我,手机是‘玩伴’”  

朋友的女儿上二年级,爸妈工作忙,每天让她自己在房间写作业。有天朋友提前回家,发现孩子抱着手机和同学发语音,作业本几乎没动。孩子委屈地说:“一个人写作业好无聊,和同学聊天才有意思。”

孩子天生需要社交和陪伴。如果写作业的环境太孤单,手机就成了他们“连接外界”的方式。尤其是低年级孩子,还没养成独立学习的习惯,很容易用手机填补“孤独感”。

3. “你们都在玩,凭什么不让我玩?”  

这是最扎心也最常见的原因。有次我去亲戚家,看到夫妻俩窝在沙发上刷手机,孩子在房间写作业,没过十分钟就跑出来说“要查资料”,结果拿着手机玩了半小时。亲戚吼他“赶紧去写作业”,孩子直接回怼:“你们从下班就开始玩手机,我为什么不能玩?”

家长的“身教”比“言传”重要100倍。如果我们自己吃饭、聊天、甚至陪孩子写作业时都手机不离手,孩子就会觉得“手机是生活的一部分,为什么写作业时要例外?”

二、当下怎么处理?三步让“冲突”变“沟通”  

发现孩子偷玩手机时,最忌讳的是“当场发飙”——翻旧账、贴标签(“你就是没救了”)、甚至摔手机。这些行为只会让孩子害怕、抵触,问题不但没解决,还会让他学会“下次藏得更好”。分享三个亲测有效的“降温步骤”:

第一步:先深呼吸,把“火气”压下去  

我家娃第一次偷玩手机时,我推门进去看到他慌忙关屏幕,第一反应是想抢过手机摔了。但忍住了——因为我想起之前看过的一个案例:有个妈妈把孩子手机摔了,孩子直接离家出走,最后找回来时,亲子关系降到冰点。

后来我试着蹲下来,看着他的眼睛说:“妈妈看到你现在在玩手机,作业好像还没写完,对吗?”(陈述事实,不带情绪)。孩子愣了一下,点点头,没像以前那样立刻反驳。

记住:你的情绪越稳定,孩子越愿意说真话。如果实在忍不住,可以先离开房间,喝口水,心里默念“他不是故意气我,他只是需要帮助”,等情绪平复了再回来。

第二步:用“好奇”代替“质问”,让孩子说出原因  

很多家长喜欢问:“你为什么又玩手机?!”(带着指责),孩子多半会说“我没有”“就玩了一会儿”。但如果换成“你刚才在看什么呀?是不是遇到什么事了?”(带着好奇),孩子反而更容易打开话匣子。

比如前面提到的邻居,发现孩子偷玩后,没有骂他,而是说:“妈妈看你刚才在刷视频,是不是数学题太难了,不想做?”孩子眼圈一下子红了,说:“那道题我想了好久都不会,越想越烦……”

沟通的关键是“让孩子觉得你和他是一伙的”。当他感受到“你不是来批评我,是来帮我”,才会愿意说出真实想法。

第三步:不翻旧账,只解决“当下问题”  

最忌讳的是:“上次你就偷玩,这次又犯!你什么时候才能改?”这种话会让孩子觉得“我永远改不了,反正你已经认定我是坏孩子了”。

正确的做法是聚焦“现在该怎么办”。比如:“现在作业还有多少没写?如果现在开始写,大概需要多久?要不要妈妈陪你一起看看哪道题不会?”(给出具体行动方案)。

我家娃有次偷玩后,我问他:“现在是继续写作业,还是先玩10分钟再写?”他选了“先玩10分钟”。我定了闹钟,10分钟后他主动把手机给我,说:“妈妈,我去写作业了。”后来发现,他写作业的效率反而比平时高——因为他觉得“我的需求被尊重了”。

三、长期怎么管?四个“约定”让手机回归“工具属性”  

偶尔一次偷玩,可以靠沟通解决,但想让孩子养成“写作业不玩手机”的习惯,需要提前立好规则。注意:规则不是家长单方面“制定”,而是和孩子“商量”出来的。分享四个我们家正在用的“手机约定”,亲测有效:

1. “写作业前,手机‘住’进‘停机坪’”  

我们在客厅放了一个小盒子,叫“手机停机坪”。约定好:每天放学回家,孩子要把自己的电话手表(如果有手机就交手机)放进“停机坪”,写作业期间不能拿。家长的手机也一样——如果孩子在写作业,我们的手机要么静音放在“停机坪”,要么拿到另一个房间,避免在孩子面前刷视频、打电话(工作需要除外,但要提前和孩子说明)。

刚开始孩子会反抗:“为什么你们可以拿手机工作,我不能拿?”我们就告诉他:“妈妈的工作需要用手机发消息、查资料,就像你的作业需要用课本一样。如果妈妈用手机刷视频,也是不对的,你可以提醒我。”现在他不仅自己主动放手机,还会监督我们:“爸爸,你的手机怎么没放‘停机坪’?”

2. “作业分段完成,用‘小奖励’换‘玩手机时间’”  

低年级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比如一年级20分钟,二年级25分钟),让他们一口气写完所有作业,很容易忍不住偷玩。可以用“番茄钟分段法”:

比如数学作业有10道题,约定“写完5道题,可以休息5分钟,玩5分钟手机”;

全部作业写完后,如果效率高(比如比平时快30分钟),可以额外奖励10分钟手机时间,但要提前说好“玩什么”(比如看动画片、玩益智游戏,避免无目的刷短视频)。

朋友家孩子用了这个方法后,偷玩手机的次数从每天3次降到了0次——因为“玩手机的时间是自己挣来的,不用偷偷摸摸”。

3. “手机不是‘惩罚工具’,也不是‘唯一奖励’”  

很多家长喜欢说:“再玩手机就不让你吃饭!”“作业写完才能玩手机!”其实这样会让孩子觉得“手机是好东西,不然爸妈为什么用它来奖励/惩罚我?”

可以把“玩手机”换成更有意义的奖励:比如“作业写完后,我们一起下楼骑20分钟自行车”“这周没偷玩手机,周末带你去科技馆”。同时,如果孩子偷玩手机,惩罚也不要是“永远不准玩”,而是“今天的手机时间取消,明天如果表现好可以恢复”——给孩子“改正的机会”,比“彻底禁止”更有效。

4. “家长做好‘手机示范’,比说100句都有用”  

有次我在陪娃写作业时,忍不住刷了下朋友圈,他立刻抬头说:“妈妈,你怎么玩手机?”我当时脸都红了,赶紧放下手机,说:“妈妈错了,我们一起专心做事,你写作业,我看书。”

从那以后,我和老公约定:孩子写作业时,我们要么看书、备课,要么做家务,绝对不在他面前刷视频、打游戏。坚持了一个月后,孩子说:“妈妈,现在我写作业时,都忘了手机在哪儿了。”

孩子是天生的模仿家。你希望他成为什么样,自己先做到什么样。

四、比“禁止”更重要:用“替代方案”满足孩子的“真实需求”  

其实,孩子偷玩手机,本质上是在通过手机满足某种需求:可能是想放松、想社交、想获得成就感。如果我们能找到“替代方案”,让这些需求在“不玩手机”的情况下被满足,孩子自然就不会偷偷玩了。

1. 如果孩子因为“作业难”偷玩:帮他“拆解任务”  

比如孩子觉得数学题难,可以和他一起把题目拆成“小步骤”:“这道题先读3遍,找出已知条件;然后想想课本上类似的例题;如果还是不会,我们一起查课本/问老师。”每解决一个小步骤,就夸他:“你看,刚才这一步你自己做出来了,很厉害!”——让孩子在写作业中获得“成就感”,比手机带来的“即时快乐”更持久

2. 如果孩子因为“孤单”偷玩:每天留10分钟“专属陪伴时间”  

我家娃以前总说“写作业无聊”,后来我们约定:每天他写作业时,我在旁边看书,他遇到问题可以随时叫我;作业写完后,不管多忙,我都会陪他聊10分钟“废话”——比如“今天学校有没有好玩的事”“你觉得班里谁最搞笑”。现在他写作业时很少分心,因为知道“写完作业就有人陪我说话”。

3. 如果孩子因为“好奇手机内容”偷玩:主动和他“一起看”  

有些孩子偷玩手机,是因为好奇短视频里的内容、同学都在玩的游戏。与其禁止,不如主动“参与”:比如每周五晚上,和他一起看15分钟他喜欢的短视频,看完后问他:“这个视频哪里好笑?你觉得里面说的对吗?”——把“偷偷玩”变成“光明正大地玩”,孩子反而不会沉迷

最后想说:孩子写作业偷玩手机,不是“洪水猛兽”,而是成长路上的一个“信号”——他在告诉你“我遇到困难了”“我需要帮助了”。与其把手机当成“敌人”,不如把它当成“镜子”,照见孩子的需求,也照见我们自己的教育方式。

慢慢来,给孩子一点时间,也给自己一点耐心。当他感受到“写作业不是孤单的任务,而是有人支持的旅程”,手机自然就会从“诱惑”变成“工具”。毕竟,我们最终想培养的,不是“从不碰手机的孩子”,而是“能管好自己、合理用手机”的孩子,对吧?

免责声明:
本文部分系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我们联系重改或删除,以保证您的权益!
相关新闻
更多>
提高沟通能力的方法和技巧
与人沟通的社交的常用手段,它是向对方传达信息或是与对方交流信息...
博大教育怎么收费?性价比高吗
博大教育收费概况博大教育的学费范围大致在11000元到40000元之间...
博大教育怎么样?费用合理吗
博大教育概述博大教育是一家值得关注的培训机构,其课程设置丰富、...
博大教育正规吗?课程设置怎样
博大教育是否正规博大教育是一家引人注目的培训机构,其正规性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