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程 贴心服务
机构入驻 >
学员试听 >
试听课程申请
看不清,请点击刷新
立即申请
机构入驻申请
看不清,请点击刷新
立即申请
试听课程申请
看不清,请点击刷新
立即申请
机构入驻申请
看不清,请点击刷新
立即申请
课程分类
寻客吧 > 教育新闻 > 艺术教育 >  选择注意力培训班要注意哪些
选择注意力培训班要注意哪些
来源:寻客吧  编辑:北京博沃思  浏览:181次  2025-08-28 15:45:48

选择注意力培训班要注意哪些

最近后台总收到家长留言:“孩子上课走神、写作业磨磨蹭蹭,是不是专注力太差?要不要报个注意力培训班?”“市面上的‘专注力提升课’五花八门,价格从几千到几万不等,怎么选才不踩坑?”

说实话,现在的家长对孩子专注力的焦虑,几乎到了“闻之色变”的程度。看到孩子上课发呆、作业拖拉,第一反应就是“专注力不行”,然后急着找培训班“补救”。但我见过太多家长,花了大价钱报班,结果孩子不仅没进步,反而更抵触学习——问题就出在“不会选”上。

选注意力培训班,不是买“速效药”,而是找“营养餐”:既要安全可靠,又要适合孩子。今天就结合我见过的真实案例,跟大家掰扯清楚:选班时哪些坑必须避开,哪些细节一定要盯紧。

选择注意力培训班要注意哪些

一、先搞清楚:你家孩子真的需要“专注力培训班”吗?  

很多家长一上来就问“哪个班好”,但忽略了最关键的问题:孩子的“专注力问题”,到底是不是真的需要靠培训班解决?

上周遇到个妈妈,说孩子“写作业10分钟就要玩橡皮”,报了某知名专注力班,学了三个月还是老样子。后来一聊才知道,孩子每天放学后要赶3个兴趣班,晚上9点才开始写作业,早就累得眼皮打架——这种“专注力差”,本质是疲劳和时间管理问题,报班纯属浪费钱。

哪些情况可能需要专业干预?

上课走神到“叫名字没反应”,老师反映“眼神游离,完全不在课堂”;

写作业拖拉到“1小时作业3小时完不成”,不是不会,而是坐不住、容易被窗外声音/笔帽吸引;

做任何事都“三分钟热度”,搭积木、读绘本,没几分钟就换项目,且无法描述自己刚才在做什么。

哪些情况其实是“伪专注力问题”?

对不感兴趣的事走神(比如不喜欢数学,做数学题就拖拉),但玩喜欢的玩具能专注1小时以上;

家长过度干预导致的“被动分心”(比如孩子写作业时,家长一会儿送水果、一会儿问对错);

年龄太小导致的“正常现象”(6岁以下孩子专注时长本就短,比如4岁约8-15分钟,6岁约15-25分钟,硬要跟高年级比,纯属焦虑)。

建议:先别急着报班,带孩子做个简单的“专注力自测”(比如用沙漏计时,观察孩子做喜欢的事能专注多久,做不喜欢的事能坚持多久),或咨询儿童心理医生/发育行为科医生,排除生理问题(如多动症、感统失调)或家庭环境问题,再决定是否需要外部干预。

二、避开“三大虚假宣传陷阱”:这些话术听听就好,别当真  

市面上的专注力培训班,宣传话术一套比一套“诱人”,但很多都是“文字游戏”。我总结了家长最容易踩的三个坑,一定要警惕:

陷阱1:“30天专注力提升100%”“保证上课不走神”——夸大效果,承诺“包治百病”  

某机构广告写着“21天专注力特训营,让孩子从‘坐不住’到‘专注40分钟’”,结果有家长反馈:孩子确实在课堂上能坐40分钟(因为老师用零食和奖励硬“哄”着),但回到家写作业,该走神还是走神。

真相:专注力是大脑神经发育的结果,受年龄、兴趣、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不可能“速成”。真正科学的训练,是通过系统方法帮孩子建立“专注习惯”,比如教孩子“任务拆解”“抗干扰技巧”,这个过程至少需要3-6个月,且效果因人而异——从来没有“包治百病”的专注力培训。

怎么判断? 凡是用“100%提升”“保证效果”“彻底解决”等绝对化词语的,直接pass;靠谱的机构会说“帮助孩子提升专注时长”“改善分心习惯”,并告诉你“需要家长配合家庭训练”。

陷阱2:“用了XX专利技术/进口仪器”——拿“高科技”当噱头,实则没啥用  

有些机构会搬出“脑电生物反馈仪”“专注力测评机器人”,说“通过仪器监测大脑波,精准提升专注力”,收费动辄上万。但我咨询过神经科学领域的朋友:这类仪器确实能监测大脑活动,但用于“提升专注力”的效果,目前学术界还存在争议,且需要专业人员解读数据、制定个性化方案,普通机构根本达不到这个水平。

真相:很多机构的“高科技仪器”,只是用来“唬人”的。真正有效的专注力训练,核心是“行为干预”和“认知引导”,比如通过游戏化任务(串珠子、听指令画画)训练孩子的“视觉专注”“听觉专注”,通过“番茄工作法”教孩子管理时间——这些方法不需要昂贵仪器,关键看老师会不会引导。

怎么判断? 问清楚“仪器的作用是什么”“训练原理是什么”,如果对方支支吾吾,只说“高科技、很有效”,不说具体怎么帮孩子提升,大概率是噱头。

陷阱3:“我们是XX名校合作机构”“老师都是心理学专家”——资质造假,背景掺水  

有家长被某机构的“名校合作”招牌吸引,交了2万学费,后来发现所谓的“合作”,只是挂了个名校退休老师的名字,实际上课的是刚毕业的大学生。

真相:查资质很简单,但很多家长懒得做。记住:正规的教育培训机构,必须有“营业执照”和“办学许可证”(注意看经营范围是否包含“教育培训”,很多机构只写“教育咨询”,其实没有培训资质);老师的资质要看“教师资格证”“心理咨询师证”(需是国家认可的,比如中科院心理所颁发的,而非机构自己发的“结业证”)。

怎么判断? 要求机构出示办学许可证(可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询),老师的资质证书要看原件(注意有效期),别轻信宣传册上的“专家团队”照片——很多都是“挂名专家”,根本不上课。

三、盯紧“四个核心细节”:这些才是决定效果的关键  

避开了虚假宣传,接下来就要看“干货”了。一个靠谱的专注力培训班,必须在这四个方面“经得起扒”:

细节1:课程体系是否“科学落地”?——拒绝“空中楼阁”,要能“迁移到生活”  

好的课程,不是让孩子在课堂上“玩得开心”,而是能把课堂上学到的方法,用到日常学习中。比如:

是否有明确的训练目标? 比如“提升视觉追踪能力”(对应阅读不跳行)、“提升听觉专注”(对应上课听讲)、“提升抗干扰能力”(对应在嘈杂环境写作业),每个目标都有具体的训练任务;

是否结合孩子年龄设计 5岁孩子适合“游戏化训练”(比如听指令做动作、找不同),10岁孩子适合“任务式训练”(比如限时完成作业、制定学习计划),课程内容不能“一刀切”;

是否教“家庭延伸方法”? 比如告诉家长“回家后怎么用‘正向激励’鼓励孩子专注”“怎么设置‘无干扰学习区’”,课堂训练+家庭配合,效果才能翻倍。

反面案例:某机构的课程全程让孩子玩拼图、搭积木,孩子很开心,但家长问“回家怎么练”,老师说“我们课堂练就行,回家不用管”——这种课只能当“游乐场”,对提升专注力没啥实际帮助。

细节2:老师是否“懂孩子、会引导”?——别只看“学历”,要看“耐心”  

专注力差的孩子,往往更敏感、容易受挫。比如做任务时没做好,可能会发脾气、放弃,这时候老师的引导能力就很重要。

好老师的三个特征

会观察:能发现孩子分心的原因(是题目太难?还是想妈妈了?),而不是一味批评“你怎么又不专心”;

会鼓励:用具体的语言肯定孩子,比如“你刚才搭积木时,连续5分钟没看窗外,进步很大”,而不是笼统的“你真棒”;

沟通:课后能跟家长详细反馈孩子的情况,比如“今天孩子在‘听指令画图’环节,能记住3个指令了(上周只能记住2个),回家可以多玩‘我说你做’的游戏”。

怎么判断? 一定要带孩子试听!试听时观察:老师对分心的孩子是什么态度?是不耐烦地催促,还是蹲下来问“是不是遇到困难了”?孩子在课堂上是“被迫安静”(比如被老师盯着不敢动),还是“主动投入”(比如积极举手、专注做任务)?

细节3:效果评估是否“客观透明”?——拒绝“口头承诺”,要看“数据和反馈”  

很多机构说“效果好”,但拿不出证据。靠谱的机构,会有一套清晰的“效果评估体系”:

入学前测:通过问卷、观察、小游戏(比如让孩子画钟表、复述故事),评估孩子当前的专注水平(比如专注时长、抗干扰能力、任务完成度),并告诉家长“孩子现在处于什么阶段,需要重点提升哪些能力”;

阶段性测评:比如每月/每季度测评一次,对比入学时的数据,告诉家长“孩子的专注时长从10分钟提升到了15分钟”“抗干扰能力有进步,现在在有小声说话的环境里也能完成作业了”;

具体案例反馈:比如“上周孩子在课堂上做‘数字排序’任务,第一次用了10分钟还出错,这周用了7分钟且全对,说明视觉专注和逻辑能力有提升”——用具体事例说话,而不是“孩子进步很大”这种空话。

细节4:孩子是否“愿意去、不抵触”?——兴趣是最好的“专注力催化剂”  

我见过一个孩子,家长觉得某机构“名气大、效果好”,硬逼着孩子去,结果孩子每次上课前都哭,说“老师太凶了”“游戏不好玩”。这种情况下,孩子带着抵触情绪,专注力怎么可能提升?

孩子的感受比“名气”更重要

试听后问孩子:“这个课好玩吗?下次还想来吗?”如果孩子说“不想来”,哪怕机构再好,也别勉强;

观察课堂氛围:是严肃压抑(老师一直批评孩子),还是轻松有趣(老师用孩子喜欢的动画角色、游戏引导)?孩子在课堂上是“被动服从”,还是“主动参与”?

记住:专注力训练的前提是“孩子愿意投入”。如果孩子抵触,再好的方法也没用。

四、最后提醒:签合同时一定要加上这“三个条款”,避免扯皮  

就算前面都考察好了,签合同时也别掉以轻心。很多家长吃了“合同亏”,比如想退费时被要求扣50%手续费,或者机构承诺的“小班教学”变成了“大班课”。

合同里必须明确的三个点

1. 效果承诺:如果机构口头说“无效退款”,一定要写进合同,明确“无效的标准是什么”(比如“3个月后测评,专注时长无提升则退款”);

2. 课程细节:上课时间、班级人数(比如“每班不超过8人”)、老师是否固定(避免频繁换老师)、请假补课政策;

3. 退费条款:如果中途退费,怎么扣钱(比如“上了10节课,按比例退剩余费用”),有没有违约金。

别不好意思提要求,合同越细,后期越不容易扯皮。

选注意力培训班,本质是给孩子选“成长助手”,而不是“救命稻草”。与其盲目跟风报班,不如先花时间观察孩子:他到底为什么分心?家里的学习环境有没有干扰?我们有没有给孩子足够的专注时间(比如不打断他玩玩具、不催他写作业)?

毕竟,最好的专注力培养,永远是家长的耐心引导+科学的方法,培训班只是“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希望每个家长都能擦亮眼睛,给孩子选到真正有用的“营养餐”,而不是花冤枉钱买“安慰剂”。

免责声明:
本文部分系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我们联系重改或删除,以保证您的权益!
相关新闻
更多>
重庆博沃思怎么样?学习环境怎么样
重庆博沃思综合评估重庆博沃思是一所注重青少年认知力训练的培训...
重庆博沃思专注力培训怎么样?学习效果如何
重庆博沃思专注力培训如何重庆博沃思专注力培训中心是一家专业的...
重庆博沃思在哪里?师资力量如何
重庆博沃思地址重庆博沃思位于重庆市渝北区洪湖东路1号。这个地...
重庆博沃思教育在哪里?课程设置怎样
重庆博沃思教育地址重庆博沃思教育位于重庆市渝北区洪湖东路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