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堂怎么提高趣味性
摘要: 英语课堂的趣味性,从来不是“放弃知识深度”的妥协,而是“用学生能接受的方式传递价值”的智慧。很多老师头疼“学生上课走神”“单词背了就忘”“语法讲了还错”,其实问题可能不在学生“不爱学”,而在课堂“不值得学”。本文结合10年一线教学经验,分享6个可落地的趣味设计方法,从场景化互动到游戏化闯关,从个性化表达再到生活化连接,帮你把英语课变成学生“盼着上”的课堂——关键是,趣味和成绩,完全可以双赢。
一、先破局:为什么你的英语课“没人听”?
咱们当老师的都有过这种经历:拿着精心准备的PPT,讲得口干舌燥,底下学生要么眼神发直,要么偷偷刷题,提问时全班低头——不是学生故意捣乱,而是传统课堂的“知识灌输模式”,早就跟不上现在孩子的认知节奏了。
你想想,孩子每天刷短视频、玩互动游戏,习惯了“即时反馈”“主动参与”,而咱们的英语课呢?往往是“老师讲、学生记,课本念、练习做”,这种“被动接收”的模式,对他们来说就像“让手机玩贪吃蛇”——太无聊了,能不走神吗?
更扎心的是,很多老师觉得“趣味=不严肃”,怕搞活动耽误时间,结果陷入“越讲越枯燥,越枯燥越没人听,越没人听越只能硬讲”的恶性循环。其实啊,真正的趣味课堂,是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主动“学”,反而比硬灌效率高10倍。
二、用“场景剧本”代替“单词列表”:让语言活起来
背单词是英语学习的“老大难”,但你有没有想过:学生不是记不住单词,是记不住“孤立的字母组合”。比如教“delicious”(美味的),你让学生抄10遍,不如带他们演一场“餐厅点餐”情景剧。
具体怎么做?
1. 分组写剧本:把学生分成4-5人小组,给主题(比如“快餐店点餐”“生日派对分蛋糕”),让他们用课本里的单词编对话。不用担心语法错误,重点是“敢用”。
2. 道具+角色:让学生自己做道具(画个汉堡、写个菜单),分配角色(服务员、顾客、厨师),甚至可以加“戏精”设定(比如“挑剔的顾客”“忘带钱的顾客”)。
3. 全班展演+投票:每组上台表演,其他学生当“评委”,投票选“最佳服务员”“最搞笑顾客”,获奖组可以免一次单词听写(学生超吃这一套)。
举个真实案例:我之前带初一,讲“食物类单词”时,让学生演“超市购物”,有个男生演“健忘的妈妈”,买东西时一直问“Where is the milk?”“How much is the bread?”,边演边翻书包找“钱包”(其实是个空作业本),全班笑到拍桌子。课后抽查单词,那组学生几乎全对——因为他们记住的不是“milk”这个词,是“演妈妈找牛奶”的场景。
三、把“语法规则”藏进“游戏关卡”:让抽象变具体
语法是另一个“老大难”,什么“一般现在时”“现在进行时”,讲规则学生听不懂,做练习又错一片。但如果把语法变成“闯关游戏”,学生反而会追着你问“下一关怎么玩”。
推荐3个亲测有效的游戏设计:
1. “时态大富翁”
道具:画一张大地图,格子里写“用一般过去时造句”“说出3个现在进行时的标志词”“纠正句子错误(如He play football every day.)”,设置“奖励格”(前进2步)和“惩罚格”(退回起点)。
玩法:学生分组掷骰子,按格子要求完成任务,先到终点的组赢。为了赢,他们会主动翻课本找语法点,比你催着背规则管用10倍。
2. “语法狼人杀”
规则:选1个“语法杀手”(比如“总是说错be动词”),其他人用英语发言,杀手混在里面故意说错语法,其他人猜谁是杀手。比如杀手可能说“I am go to school.”,其他人要指出错误并说正确句子才能淘汰杀手。
效果:学生为了“抓杀手”,会特别注意语法细节,比单纯做选择题专注多了。
3. “句子拼图”
操作:把一个复杂句子拆成单词卡片(比如“Yesterday, I went to the park with my friends.”拆成“Yesterday”“I”“went”等),让学生小组比赛拼句子,拼完还要说出句子用了什么时态、为什么。
适合:小学高年级到初中,练句型和时态超有用。
四、多感官互动:让身体和大脑一起“动”起来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动觉学习者”——光听、光看记不住,必须“动手、动嘴、动身体”。英语课堂完全可以利用这一点,把“坐着学”变成“玩着学”。
1. “肢体单词秀”
教动词时,别再让学生死记“run=跑,jump=跳”,让他们上台用动作表演单词,其他人猜。比如“sleep”可以夸张地打哈欠、趴在桌上,“cry”可以挤眉弄眼假装抹眼泪。甚至可以进阶:用“动作+表情”表演短语,比如“look for”(东张西望找东西)、“give up”(摊手叹气放弃)。学生为了“演得像”,会主动琢磨单词意思,记起来又快又牢。
2. “英语涂鸦本”
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小本子,学新单元时,让他们用画画代替抄笔记。比如学“weather”单元,画太阳代表“sunny”,画乌云闪电代表“stormy”,旁边写一句自己编的句子(比如“I hate rainy days because I can't play basketball.”)。下课时收上来翻一翻,你会发现学生的画比笔记生动100倍,而且句子里全是他们的真实想法——这才是“用英语表达”的本质啊。
3. “音乐英语角”
找学生喜欢的英文歌(比如《Let It Go》《Happy》),打印歌词,让他们边听歌边填歌词里的空(比如挖掉动词、名词),然后分组改编歌词——把“Today is a happy day”改成“Today is a math test day”(学生可能会编出“sad day”“nervous day”)。既练了听力,又记了单词,还能让内向的学生通过唱歌开口,一举三得。
五、给学生“表达的舞台”:让英语成为“自己的语言”
很多学生讨厌英语,是因为觉得“英语是别人的语言,跟我没关系”。但如果让他们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故事”,情况会完全不同。
1. “我的专属英语日记”
别再布置“写一篇关于周末的作文”这种老套题目了,试试让学生写“3件今天让我开心的小事”“我最想吐槽的一件事”“如果我有超能力,我想做什么”。甚至可以允许他们“中英混搭”——只要核心意思用英语表达就行。有个女生在日记里写“I love my cat. She is very fat, but she is cute.”,虽然简单,但充满了她对猫的感情,比写“Last weekend I went to the park”真诚多了。
2. “英语辩论赛”(适合高年级)
选学生关心的话题:“小学生应不应该用手机”“作业多好还是少好”“养宠物好还是不好”,让他们用英语辩论。不用追求语法完美,能说出“Because I think...”“I disagree because...”就行。有次我们辩“养宠物”,反方一个男生说“Pets are expensive. My dog eats more than me!”(我家狗吃得比我还多),全班笑疯,但他用英语清晰表达了观点,这就够了。
3. “英语采访日”
每月选一天,让学生当“小记者”,用英语采访同学、老师甚至校长。提前给他们列“采访提纲模板”:“What's your favorite food?”“Do you like English class? Why?”。有个内向的男生,为了采访体育老师,主动找我练了3遍“Can I ask you some questions?”,采访完回来眼睛发亮——他发现自己能用英语“搞定”一件事,这种成就感比考100分还珍贵。
六、连接“生活热点”:让英语课“接地气”
学生觉得英语“没用”,是因为课本里的内容离他们太远。但如果把他们喜欢的明星、综艺、游戏搬进课堂,他们会发现:“原来英语就在我身边!”
1. “歌词/台词语法分析”
学生追《蜘蛛侠》?那就截一段台词:“I will always be your friendly neighborhood Spider-Man.”,分析“will be”的将来时;学生喜欢Taylor Swift?找《Shake It Off》的歌词:“I shake it off, I shake it off.”,讲“动词原形开头的祈使句”。甚至可以让他们用喜欢的歌词编对话——比如用《Love Story》的“Romeo, take me somewhere we can be alone.”编一个“向朋友推荐电影”的对话。
2. “短视频英语脚本”
现在学生都爱刷短视频,不如让他们用英语拍“1分钟小视频”。主题自定:“我的书包里有什么”“教你做一道简单的菜”“吐槽我的同桌”。拍之前写脚本,拍完后全班观看。有个小组拍“教做番茄炒蛋”,用英语说“First, wash the tomatoes... Then, break the eggs...”,虽然磕磕绊绊,但全班看得津津有味——因为这是“他们自己的视频”。
3. “节日/节气英语课”
端午节教“zongzi”“dragon boat”,圣诞节聊“Santa Claus”“gift”,甚至结合“双11”教“shopping”“discount”“buy one get one free”。去年冬至,我带学生用英语说“冬至吃饺子还是汤圆”,北方学生说“Dumplings are better!”,南方学生反驳“Tangyuan is sweeter!”,吵着吵着就把单词记住了——语言本就是在交流中学会的啊。
七、避坑指南:趣味课堂不是“瞎玩”,这3点要注意
最后想说,提高趣味性不代表“放弃纪律”“不管知识”,这几个坑千万别踩:
1. 别为了“玩”丢了“学”:游戏、活动都是“手段”,最终要落到“学知识、练能力”上。比如“情景剧”后,一定要带着学生总结用过的单词、句型;“辩论赛”后,把他们说的好句子写在黑板上,让大家抄下来。
2. 规则要简单清晰:游戏前花1分钟说清“怎么玩、赢了有什么奖励、输了怎么办”,不然学生会因为“不知道规则”而混乱。比如“时态大富翁”,提前画好地图,标清每个格子的任务,学生一看就懂。
3. 接受“不完美”:学生一开始可能说得磕磕绊绊、演得很尴尬,别着急纠正,先鼓励“敢开口、敢参与”。语言学习本就是“在错误中进步”,太追求完美反而会让他们不敢尝试。
其实啊,英语课堂的趣味性,本质是“让学生感受到:英语不是课本上的死知识,而是能表达自己、连接世界的工具”。当学生发现“学英语能让我演喜欢的角色、说想说的话、聊感兴趣的话题”时,不用你催,他们自然会爱上这门课。
最后送各位老师一句话:好的课堂,不是“老师讲得多好”,而是“学生记得多牢、用得多爽”。从今天起,试着把一个“单词列表”换成“情景剧”,把一道“语法题”变成“小游戏”,相信我,你会看到学生眼里不一样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