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程 贴心服务
机构入驻 >
学员试听 >
试听课程申请
看不清,请点击刷新
立即申请
机构入驻申请
看不清,请点击刷新
立即申请
试听课程申请
看不清,请点击刷新
立即申请
机构入驻申请
看不清,请点击刷新
立即申请
课程分类
寻客吧 > 教育新闻 > 外语/小语种 >  英语课堂怎么导入
英语课堂怎么导入
来源:寻客吧  编辑:宁波沃尔得英语培训  浏览:104次  2025-09-03 11:16:09

英语课堂怎么导入

摘要

英语课堂导入,说白了就是“抓住学生注意力的前5分钟”。好的导入能让学生从课间的打闹、走神状态,瞬间被拉进英语语境里;反之,平淡的一句“翻开课本第X页”,可能整节课学生都游离在外。作为教了8年初中英语的老师,我见过太多“备课两小时,导入垮掉毁全课”的情况——要么和课文脱节,要么太复杂学生跟不上,要么老套到学生一听就犯困。这篇文章会结合我踩过的坑、试过的有效方法,告诉你不同课型(词汇课、语法课、阅读课)怎么设计导入,每个方法都配具体案例,新手老师也能直接抄作业,帮你把课堂开头的“注意力争夺战”打得漂漂亮亮。

一、先搞懂:为什么你的导入总是“无效”?

/attachment/editor/20250903/1756869340qtv1o.jpg

很多老师觉得“导入随便弄弄就行,重点在讲知识点”,但我想说:导入失败,整节课等于白搭一半。学生刚从操场跑回来,脑子里还想着课间的游戏;或者刚上完数学,满脑子都是公式——这时候你直接讲“今天我们学现在完成时”,他们能听进去才怪。

我刚开始教书时就踩过这个坑:有次讲“食物”单元,直接在PPT上放了10个单词,说“今天我们学这些食物的英文”。结果呢?前排学生低头记笔记,后排学生偷偷传零食包装袋,还有人问“老师,这些词考试考吗?” 后来我才明白,导入不是“通知上课”,而是“搭建桥梁”——把学生的现有经验、兴趣点,和你要教的新知识连起来。

常见的无效导入有3类,看看你中了没:

“脱节型”:导入和课文没关系。比如讲“环保”单元,却用“昨天天气怎么样”开头,学生听完一脸懵;

“自嗨型”:老师觉得有趣,学生没感觉。比如用老掉牙的“ABC song”导入,初中生早就听腻了;

“复杂型”:规则讲5分钟,学生还没搞懂怎么玩,上课铃都响了10分钟。

二、4个万能导入法,不同课型直接套用(附案例)

导入没有“万能公式”,但有“万能思路”: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出发,用他们感兴趣的形式,指向本节课的核心内容。下面这4个方法,是我带过3届学生反复验证过的,覆盖90%的课型,新手老师可以直接上手。

1. 情境导入:让学生“走进”课文场景(适合阅读课、对话课)

核心逻辑:用图片、视频、道具或语言,搭建一个和课文主题相关的“场景”,让学生像“演戏”一样进入情境,自然引出新课。

案例1:阅读课《A Visit to the Farm》

我当时没直接讲课文,而是提前带了3样东西:一个装着干草的小袋子(提前从花店买的,很便宜)、一张印着奶牛的卡片、一段农场动物叫声的音频。

上课铃响,我没说话,先把干草袋打开,让前排学生闻:“What does it smell like? Is it from your bedroom? Or... a place with many animals?” 学生开始猜:“Zoo? Farm!” 然后我播放动物叫声,问:“Who is singing here? A cow? A sheep?” 等他们说出“farm”,我再拿出课文标题:“Today we'll read a story about a girl visiting a farm. Let's see what she saw there.”

整节课学生都很投入,因为他们不是“读文字”,而是“跟着故事里的女孩逛农场”。

案例2:对话课《Asking for Directions》

讲“问路”前,我在黑板上画了个简单的学校地图(操场、图书馆、食堂、教室),然后说:“I'm new here. I want to find the library, but I don't know the way. Who can help me?” 找一个学生上台,用中文模拟问路,然后说:“In English, how can I ask? Let's learn together.” 学生马上就知道这节课要学什么,而且觉得“有用”——毕竟谁没在学校里问过路呢?

关键技巧:情境不用复杂,1个道具+1个问题就够。比如讲“天气”,带一把伞;讲“节日”,带一个圣诞帽(哪怕是画的),比PPT上放10张图片有效。

2. 问题导入:用“好奇心”勾住学生(适合语法课、词汇课)

核心逻辑:学生天生喜欢“解谜”,设计一串有逻辑的问题,从他们已知的内容问到未知,让他们自己“推”出新课主题,比你直接告诉他们“今天学XX语法”更有吸引力。

案例1:语法课《Present Perfect Tense》(现在完成时)

现在完成时是初中难点,直接讲“have/has+过去分词”学生肯定懵。我当时是这么问的:

第一步(已知):“Yesterday I watched a movie. 这句话说的是‘过去’还是‘现在’?”(学生:过去)

第二步(连接):“But now I can talk about it with you. So the movie is ‘finished’,but the result is ‘now’—I know the story. How to say this in English?”

第三步(引出):“We need a new tense: Present Perfect Tense. It talks about ‘past actions with present results’.”

学生顺着问题思考,就不会觉得语法是“凭空冒出来的规则”,而是“为了解决问题才有的工具”。

案例2:词汇课《School Subjects》

讲“数学、语文、英语”等学科词汇时,我没直接列表,而是问:

“Which class do you have in the morning? Math? Chinese?”

“Do you like math? Why? Because it's easy? Or difficult?”

“In English, we say ‘math’—but how to say ‘语文’? Let's find out.”

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已经把“学科”和“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了,记单词时就不会觉得是“孤立的字母”。

关键技巧:问题要“小步走”,从“学生能回答的”到“学生想知道的”,中间别跳步。比如讲过去进行时,先问“昨天8点你在做什么”,再问“怎么用英语描述‘过去某个时间正在做的事’”,比直接讲语法公式好。

3. 游戏导入:让学生“动起来”(适合低年级、词汇量少的课)

核心逻辑:小孩子坐不住,初中生也讨厌“死气沉沉的课堂”。用5分钟玩个简单的游戏,既能活跃气氛,又能悄悄复习旧知识、引出新知识,一举两得。

案例1:词汇课《Animals》(小学三年级)

我设计了“你画我猜”的游戏:在黑板上画一个简单的动物轮廓(比如兔子的长耳朵),让学生猜:“Is it a cat? A dog?” 猜到“rabbit”后,再画一个尾巴(猴子),引出“monkey”。学生一边喊答案,一边就把单词记住了。

案例2:复习课《Verbs》(初中一年级)

复习动词时,我玩“Simon Says”:“Simon says ‘stand up’!” 学生站起来;“Simon says ‘eat a banana’!” 学生做吃香蕉的动作;然后突然说“run!”(不加Simon says),没动的学生赢。玩5分钟后,我说:“刚才我们做了‘stand, eat, run’—these are all verbs. Today we'll learn 5 new verbs.” 学生玩嗨了,根本不觉得是在“复习”。

关键技巧:游戏规则必须30秒内能讲完,别搞太复杂。比如“单词接龙”“快速抢答”“比划猜词”,都是低成本高效果的选择。

4. 生活联系导入:“这节课和我有关”(适合所有课型,尤其是实用性强的主题)

核心逻辑:学生最关心“学了有什么用”。如果导入能让他们觉得“这节课讲的就是我的生活”,注意力自然就来了。

案例1:阅读课《Online Shopping》

上课前,我问:“Who bought something online last week? What did you buy? A T-shirt? A book?” 学生开始七嘴八舌分享:“我买了笔袋!”“我妈给我买了运动鞋!” 等他们聊得差不多,我说:“Today we'll read a story about a girl shopping online. Let's see if her experience is the same as yours.” 学生马上就有了“代入感”,读课文时会不自觉地对比“她遇到的问题我有没有遇到过”。

案例2:语法课《Comparatives》(比较级)

讲“taller, shorter, bigger”时,我没讲规则,而是先让学生观察同桌:“Is your deskmate taller than you? Or shorter? How about his/her hair—longer or shorter than yours?” 学生互相打量,笑着说:“He is taller! My hair is longer!” 然后我顺势说:“When we compare two people or things, we use comparatives—like ‘taller’ ‘shorter’.” 他们马上就懂了:“哦,原来就是比大小、比高矮的词啊!”

关键技巧:从学生的“日常小事”入手——吃的、穿的、玩的、最近发生的事,比如“昨天的作业难不难”“周末去哪里玩了”“喜欢的明星是谁”,这些话题他们永远有话说。

三、导入的3个“避坑指南”:别让细节毁了好开头

就算方法对了,细节没做好,导入也可能翻车。这3个“坑”是我亲眼见过其他老师踩过的,你一定要注意:

1. 时间控制:最多5分钟,别“喧宾夺主”

有老师设计了一个超复杂的角色扮演导入,光讲规则就用了10分钟,结果上课铃响了15分钟还没进入正题,学生早就没耐心了。导入的作用是“开胃菜”,不是“主菜”,5分钟内必须结束,把舞台交给新知识。

2. 难度匹配:别用学生没学过的词

有次听同事的课,她用“Have you ever experienced culture shock?”导入“文化差异”单元,结果全班学生一脸懵——“culture shock”这个词他们根本没学过,解释半天反而浪费时间。导入时用的语言,必须是学生“踮踮脚就能够到”的,比如讲“文化差异”,可以问“Chinese people eat with chopsticks—what do people in America use?” 简单直接。

3. 互动!互动!互动!

最失败的导入,就是老师一个人在讲台上说,学生在下面听。哪怕你设计了情境和问题,也要让学生开口、动手、动脑子:问问题要等学生回答,玩游戏要让学生参与,展示道具要让学生摸一摸、闻一闻。记住:学生只有“动起来”,才会“听进去”。

最后想说

英语课堂导入,本质上是“和学生建立连接”——不是你一个人表演,而是带着他们一起“走进”英语的世界。刚开始可能需要花时间设计,但练多了就会发现:当学生眼睛发亮、主动举手问“然后呢”的时候,你会觉得所有的准备都值了。

不用追求“完美导入”,哪怕只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一个学生熟悉的道具,只要能让他们觉得“这节课和我有关,有点意思”,就是成功的开始。毕竟,好的课堂,从来都不是从“讲知识点”开始,而是从“让学生愿意听”开始的。

免责声明:
本文部分系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我们联系重改或删除,以保证您的权益!
相关新闻
更多>
大庆学为贵雅思封闭班怎么样-雅思价目表介绍
大庆学为贵雅思封闭班怎么样-雅思价目表介绍,学为贵获得雅思白金...
大庆学为贵雅思暑期班优势-班型学费咨询热线400-6063-171
优质课程还包含:AST学为贵与世界名校中国英才遴选中心(CEIS)达成...
大庆雅思阅读技巧的介绍
雅思阅读考考察的不仅仅是读文章的能力,还有摄取文章信息的能力,准...
大庆学为贵雅思集训班全日制怎么样-暑期雅思封闭班地址-学费
以下从核心优势、适配人群及潜在风险三方面进行深度解析:一、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