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程 贴心服务
机构入驻 >
学员试听 >
试听课程申请
看不清,请点击刷新
立即申请
机构入驻申请
看不清,请点击刷新
立即申请
试听课程申请
看不清,请点击刷新
立即申请
机构入驻申请
看不清,请点击刷新
立即申请
课程分类
寻客吧 > 教育新闻 > 外语/小语种 >  对外汉语有哪些书本教材
对外汉语有哪些书本教材
来源:寻客吧  编辑:青岛新环球对外汉语  浏览:148次  2025-08-20 14:20:45

对外汉语有哪些书本教材

刚接触对外汉语教学的老师,或是想自学汉语的外国人,面对市面上五花八门的教材,大概率会犯嘀咕:到底哪些教材靠谱?经典老教材会不会太陈旧?新出的“网红教材”真的好用吗?其实对外汉语教材就像工具箱,没有绝对的“最好”,只有“最适合”——不同阶段、不同目标、不同学生,需要搭配不同的“工具”。今天就从学习者水平、技能专项、文化融入等多个维度,帮你梳理清楚对外汉语教材的“门派”和“兵器谱”,看完这篇,选教材再也不用抓瞎。

/attachment/editor/20250820/1755670834jm5mv.jpg

一、按学习者水平选:从“零基础”到“能读《红楼梦》”的阶梯教材

对外汉语教学最忌“一刀切”,给零基础学生用高级教材,就像让刚学走路的孩子跑马拉松——只会劝退。按水平划分是最基础的逻辑,目前主流分“初级、中级、高级”三阶,每个阶段的教材侧重点完全不同。

1. 初级教材:帮学生跨进“汉语大门”,主打“简单、实用、好上手”

初级阶段的核心目标是“建立汉语思维框架”,让学生能听懂简单指令、说清基本需求。这时候的教材必须“接地气”,少讲理论,多练实际。

《新实用汉语课本》(刘珣 主编)

这本是对外汉语界的“常青树”,从90年代用到现在,更新到第3版,全球很多孔子学院都在用。它最厉害的是语法编排“螺旋式上升”——比如“把”字句,初级先学最基本的“我把书放在桌上”,中级再扩展到复杂结构,学生不会觉得突兀。课文内容也很生活化,买菜、问路、点外卖这些场景都有,零基础学生学完1-2册,日常交流基本没问题。

不过有个小缺点:练习量偏大,老师上课可能需要挑重点,不然课时会紧张。

《HSK标准教程》(1-3级)(姜丽萍 主编)

如果学生明确要考HSK(汉语水平考试),这本是“刚需”。它完全按HSK考试大纲编写,每课都有“考试小贴士”,听力、阅读、书写题型和真题高度相似。比如1级教“你好、谢谢、再见”,2级加入“多少钱、几点上课”,3级涉及“天气、爱好”,难度梯度很清晰。

适合短期备考或目标明确的学生,但纯学这本会有点“应试感”,建议搭配一本综合教材补充实际交流场景。

《体验汉语》(入门级)

这本更像“汉语快餐”,适合短期游学或兴趣学习者。它的特点是“图多字少”,比如教水果名称,直接配彩色图片,下面标拼音和汉字,学生一眼就能记住。课文都是对话形式,一页一个小场景,比如“在咖啡馆点单”“打车去机场”,学完就能用。缺点是语法讲得浅,长期学可能不够系统。

2. 中级教材:从“会说”到“说准、说透”,主打“深化、拓展、练逻辑”

学生到了中级,已经掌握800-1500个常用词,能进行日常对话,但想讨论工作、表达观点就会“卡壳”。这时候的教材要帮他们“搭框架、练逻辑”,还要加入文化差异的理解。

《发展汉语》(中级综合)

这套是国内很多高校对外汉语专业的“标配教材”,分“综合、听力、口语、阅读、写作”5个分册,能系统提升各项技能。中级综合册的课文很有“嚼头”,比如选了《北京的胡同》《外卖改变生活》这类贴近当下中国的话题,课后还有“话题讨论”,让学生用汉语分析“为什么中国人喜欢微信支付”,既练语言又练思维。

它的语法讲解很细致,比如“虽然…但是…”和“即使…也…”的区别,会用对比表格列出来,适合想打牢基础的学生。

《博雅汉语》(准中级、中级)

如果学生对中国文化感兴趣,这本会很对胃口。课文选了不少散文和小故事,比如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老舍的《北京的春节》,语言优美,还能顺带讲传统习俗。课后有“文化小贴士”,比如“中国人为什么过年要吃饺子”“送礼为什么不能送钟表”,帮学生避免文化误解。

不过它的词汇量偏大,比如会出现“阖家团圆”“辞旧迎新”这类书面语,需要老师多花时间带学生消化。

《成功之路》(中级篇)

这本的“任务型教学”做得很好。每单元设定一个“大任务”,比如“策划一次中国旅行”,然后分步骤教学生查攻略、订酒店、和导游沟通,最后让学生分组展示方案。整个过程像“闯关游戏”,学生参与感强,适合喜欢互动的课堂。

3. 高级教材:从“用汉语”到“懂汉语”,主打“深度、思辨、文化浸润”

高级阶段的学生已经能流畅交流,目标是“用汉语理解中国社会、阅读深度文本”。这时候的教材要“有料”,能引发思考,甚至让学生用汉语写小论文。

《高级汉语精读》(邓少君 主编)

这本是“学术型”教材的代表,课文选了《中国人的“关系”文化》《人工智能对生活的影响》这类有争议的话题,课后问题设计得很“烧脑”,比如“你认为‘关系’是优点还是缺点?”“如果机器人能写诗,人类还要学文学吗?”,逼着学生用汉语组织复杂观点。

词汇表会标注“书面语/口语”“褒义/贬义”,比如“斡旋”和“调解”的区别,适合想进中国高校深造的学生。

《中国文化通论》(对外汉语版)

语言和文化从来不分家,高级阶段必须“文化打底”。这本从哲学(儒家、道家)、艺术(书法、京剧)、习俗(节气、婚丧)到当代社会(互联网文化、乡村振兴),系统梳理中国文化脉络。最难得的是用“对比视角”,比如讲“中医”时会对比西医理论,讲“龙文化”时会解释中西方龙的象征差异,帮学生建立跨文化思维。

《HSK标准教程》(5-6级)

HSK 5-6级相当于“汉语C1-C2水平”,能读懂报纸、看电视剧。这本教材的阅读材料选自《人民日报》《三联生活周刊》等真实媒体,比如《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全球第一》《年轻人为什么爱上Citywalk》,词汇和句式都很“地道”。写作部分会教“议论文结构”“图表分析”,甚至“邮件礼仪”,实用性很强。

二、按技能专项选:听说读写“逐个击破”,哪里薄弱补哪里

有些学生可能“能听懂但说不出”,或者“阅读快但写作差”,这时候就需要“专项教材”精准提升。就像练肌肉,综合教材是“全身训练”,专项教材就是“局部塑形”。

1. 口语专项:从“不敢说”到“开口就流利”

《汉语口语速成》(马箭飞 主编)

这本是“口语救星”,尤其适合短期班。它按“场景模块”编排:机场、超市、办公室、医院……每个场景下先学“核心句型”,比如“请问XX怎么走?”“能不能帮我XX?”,然后通过“角色扮演”练习。最贴心的是有“易错发音提示”,比如日本人容易把“n”读成“l”,韩国人分不清“sh”和“s”,教材会专门标出来。

很多老师反馈,学生用这本学2周,就能从“只会说你好”到“能独立逛菜市场砍价”。

《说汉语,谈文化》

光会说句子不够,还得懂“怎么说才得体”。这本聚焦“跨文化口语交际”,比如教学生“中国人见面为什么问‘吃了吗’”“拒绝别人时怎么说才不伤人”(比如用“我再考虑一下”代替“不行”)。还有“职场口语”板块,比如“开会时怎么提意见”“给领导发微信该用什么语气”,对留学生找工作特别有帮助。

2. 听力专项:从“听不懂”到“抓关键词”

《汉语听力教程》(进阶版)

这本的听力材料“难度分级”很科学:初级听短对话(30秒以内),中级听新闻片段(1-2分钟),高级听访谈节目(5分钟以上)。还会教“听力技巧”,比如“听到‘但是’要注意后面是重点”“数字题先记单位再记数字”。配套音频有“常速”和“慢速”两版,零基础可以先听慢速,适应后再加速。

《看中国影视剧学汉语》

看剧学语言是最轻松的方式!这本精选《甄嬛传》《流浪地球》《人世间》等热门影视剧片段,截取生活化台词(比如“这事儿没那么简单”“你可长点心吧”),下面标拼音和注释,还分析“潜台词”——比如“改天请你吃饭”可能只是客套,不是真的要请。学生边看剧边学,兴趣特别高。

3. 阅读专项:从“读得慢”到“读得懂、记得住”

《实用汉语阅读教程》

这本从“识字”到“读文章”循序渐进:初级教“部首查字法”“猜词技巧”(比如通过“氵”旁猜和水有关),中级练“快速阅读”(每分钟300字),高级学“逻辑分析”(找中心句、段落关系)。选材很接地气,有广告、说明书、公众号文章,甚至还有“朋友圈文案”,学完能看懂中国人的日常信息。

《汉语新闻阅读》

想了解中国时事的学生,这本必入。它选了《中国日报》《环球时报》的简讯,比如“中国空间站新进展”“双十一购物节数据”,每篇文章后有“背景知识”,比如解释“双十一”是什么,“空间站”的作用。词汇表会标“高频词”,比如“发展”“合作”“创新”,这些词在新闻里反复出现,记熟了阅读速度会飙升。

4. 写作专项:从“写句子”到“写文章”

《汉语写作教程》(初级到高级)

这套是写作“系统课”:初级教“写请假条、购物清单”,中级练“写日记、读后感”,高级学“写议论文、调查报告”。最实用的是“范文+修改案例”,比如展示学生的病句(“我昨天见面了我的朋友”),然后分析错误(“见面”是不及物动词,应该说“我昨天和朋友见面了”),再给修改后的范文,学生一看就懂。

《HSK写作高分指南》

针对HSK写作考试的“急救包”。HSK 5级考“写800字议论文”,6级考“写1000字图表分析”,这本会教“万能结构”:议论文用“总-分-总”,图表分析用“数据描述-原因分析-总结建议”。还总结了“高分句型”,比如“随着…的发展,…变得越来越重要”“一方面…另一方面…”,学生背熟了能快速搭框架。

三、特色教材:给“特殊需求”学生的“定制款”

除了通用教材,还有些“小众但好用”的特色教材,针对特定人群(比如儿童、商务人士)或特定目标(比如兴趣学习、文化体验)。

1. 儿童对外汉语教材:好玩、有趣,让孩子“爱上汉语”

《快乐汉语》(小学版)

给6-12岁孩子用的,课文像“绘本故事”,主角是熊猫“乐乐”和猴子“天天”,通过他们的冒险故事教汉语。每课有“儿歌”“游戏”“手工”环节,比如学“数字”时唱《数鸭子》儿歌,学“颜色”时涂画中国国旗。配套卡片上有汉字、拼音和卡通图,孩子能边玩边记。

《YCT标准教程》(1-4级)

YCT是“中小学生汉语考试”,这本是官方指定教材。它的难度比HSK低,比如1级只学50个词,2级150个词,句子短(“这是猫”“我吃苹果”),还配了“动画视频”,孩子看动画就能学,家长也能跟着辅导。

2. 商务汉语教材:学了就能用在谈判桌上

《商务汉语入门》

适合刚接触商务场景的外国人,教“自我介绍、交换名片、商务宴请”等基础礼仪,比如“递名片要用双手”“敬酒时杯子要比对方低”。还有“常用商务词汇”,比如“合同”“报价”“折扣”,以及“商务对话模板”,比如“讨论交货时间”“讨价还价”,学完能应对简单的商务会面。

《高级商务汉语》

针对资深商务人士,内容更专业:“市场分析报告”“财务报表解读”“跨文化谈判策略”。课文选了真实的商业案例,比如“华为如何开拓海外市场”“阿里巴巴的电商模式”,让学生用汉语分析商业问题,甚至写“商业计划书”。

3. 情境式教材:在“故事”里学汉语,记得更牢

《情境汉语》

这本像“汉语版剧本杀”,每单元是一个完整故事:比如“留学生小明在中国租房遇到的问题”“记者小李采访非遗传承人”,学生扮演故事里的角色,用汉语解决问题(租房砍价、采访提问)。课后还有“拓展任务”,比如“帮小明写租房合同”“给非遗项目写宣传文案”,学和用结合得特别紧。

四、选教材的3个“避坑指南”:别让好教材被“用错”

教材选对了,还要用对——不然再好的教材也会“水土不服”。分享3个一线老师总结的实用原则:

1. 先看“学生是谁”:成人vs儿童、零基础vs有基础,需求天差地别

给商务人士用儿童教材,学生会觉得“太幼稚”;给零基础学生用高级阅读教材,只会让他们“望而生畏”。选教材前先问自己:学生年龄多大?学汉语是为了考试、工作还是兴趣?每天能花多少时间学?这些问题想清楚,就不会盲目跟风“网红教材”。

2. 教材是“工具”,不是“圣旨”:灵活调整比“照本宣科”更重要

没有一本教材能完美适配所有课堂。比如《新实用汉语课本》的练习太多,老师可以挑2-3个核心练习做;《博雅汉语》的文化内容太散,老师可以提前整合,做成“文化专题课”。记住:教材是“脚手架”,最终目的是帮学生学会汉语,不用死守教材内容。

3. 经典教材+新鲜素材:让课堂“活”起来

老教材系统但可能缺“新内容”(比如“直播带货”“元宇宙”这些新词),新教材时髦但可能不够扎实。建议以经典教材为“主线”,搭配当下的热点素材(比如短视频、新闻、综艺节目片段),让学生既能打牢基础,又能接触“活着的汉语”。

对外汉语教材没有“标准答案”,但有“适配逻辑”——找到学生的需求,匹配对应的教材,再用灵活的方法教学,就能让汉语学习从“枯燥”变成“有趣”,从“难学”变成“能用”。最后想说:教材只是“引路人”,真正让学生学好汉语的,是老师的用心和课堂的温度。

(注:文中提到的教材版本均为目前主流版本,如后续有官方更新,以官方最终公布为准。)

免责声明:
本文部分系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我们联系重改或删除,以保证您的权益!
相关新闻
更多>
对外汉语都要考哪些科目
对外汉语都要考哪些科目摘要对外汉语考试的科目并不是“一刀切”...
汉语国际教育出来能干什么工作
汉语国际教育出来能干什么工作摘要“汉语国际教育毕业只能去国外...
对外汉语有哪些书本教材
对外汉语有哪些书本教材刚接触对外汉语教学的老师,或是想自学汉语...
对外汉语就业前景如何
对外汉语就业前景如何摘要对外汉语就业不算“爆火赛道”,但绝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