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会计课程有哪些
如果你正准备考初级会计职称,打开购物软件搜“初级会计课程”,大概率会被满屏的“零基础通关班”“押题冲刺课”“VIP尊享班”搞晕——到底哪些课是必须学的?哪些是智商税?是不是报个最贵的就万事大吉?
作为带过3000+初级考生的“老会计”,今天就掰开揉碎给你讲清楚:初级会计课程根本不用盲目乱选,抓住“核心必修课+基础衔接课+冲刺提升课”这三类,再根据自己的基础和时间选形式,备考效率至少翻倍。 文章最后还会给不同人群(零基础/上班族/学生党)整理选课清单,看完直接抄作业。
一、核心必修课:这两门是“硬骨头”,绕不开也躲不过
初级会计职称考试就考两门:《初级会计实务》和《经济法基础》,所以这两门的系统课程是绝对的“刚需”。但你别以为随便找个网课听就行——好的课程会帮你把“考点”和“难点”拆开揉碎,差的课程只会念教材,浪费时间还学不透。
1. 《初级会计实务》:理解“会计分录”是核心,别死记硬背
很多人觉得《初级会计实务》难,其实难在“抽象”——明明每个字都认识,连在一起就不知道在说啥(比如“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与转回”)。好的实务课程会分3个层次带你学:
(1)基础概念:先搞懂“会计在干什么”
比如“会计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这6个词是实务的“地基”。我见过太多零基础考生跳过这部分,直接学分录,结果做到“资产负债表”题目时,连“应收账款”属于资产还是负债都分不清。
重点听: 会计科目表(常用的30个必须背熟,比如“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付职工薪酬”)、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会计分录的“借增贷减”规则(不同要素的借贷方向不一样,比如资产类科目“借增贷减”,负债类“借减贷增”)。
(2)核心章节:占分80%的“重头戏”
实务一共8章,真正的重点在 第3章(流动资产)、第4章(非流动资产)、第5章(收入、费用和利润),这三章加起来能占70-80分。
举个例子:第3章“存货”
这章会考“存货的入账成本”(买价+运费+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注意:增值税不计入成本!)、“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先进先出法、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尤其是加权平均法的公式:总成本÷总数量=单位成本,每年都考计算)、“存货跌价准备”(当存货市场价低于成本时,要计提跌价准备,分录是“借:资产减值损失,贷:存货跌价准备”,转回时做相反分录)。
好的课程会拿生活案例举例:“你开了家服装店,进了100件衣服,每件进价100元,运费花了500元,那这批存货的总成本就是100×100+500=10500元,单位成本105元。后来市场价跌到90元/件,每件跌了15元,总共要提100×15=1500元的跌价准备——这样是不是就好懂多了?”
(3)实战应用:分录练习+报表填列
实务最终要落到“写分录”和“填报表”上。课程里必须有“手把手教分录”的环节,比如“销售商品时,怎么写‘主营业务收入’和‘应交税费’?收到货款时,‘银行存款’和‘应收账款’怎么区分?”
还有“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的填列规则,比如“‘货币资金’=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营业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这些都是送分题,但需要课程里反复强调易错点(比如“应收账款”要减去“坏账准备”后填列)。
2. 《经济法基础》:背法条但不死记,“理解+口诀”是关键
《经济法基础》被吐槽“碎、杂、难记”——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劳动合同法……法条一条接一条,背了又忘。但其实这门课的核心是“理解规则+记住考点”,好的课程会帮你总结“必考点”和“记忆口诀”,而不是让你通篇背教材。
(1)税法部分:占分60%,计算和规则都要会
经济法一共8章,第4章(增值税、消费税)、第5章(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 是绝对重点,占分超60%。
举个例子:增值税“销项税额”计算
公式是“销项税额=销售额×税率”,但“销售额”怎么确定?含税还是不含税?这是每年的坑点。课程里会告诉你:“看到‘零售价’‘价外费用’(比如违约金、包装费),默认是含税价,要先换算成不含税价(含税价÷(1+税率)),再算税额。”
比如“某商场卖一台空调,零售价5650元(税率13%),那不含税销售额=5650÷(1+13%)=5000元,销项税额=5000×13%=650元。” 这种例题必须跟着课程练3道以上,才能避免踩坑。
(2)非税法部分:记“关键词”和“时间点”
比如第8章“劳动合同与社会保险法律制度”,常考“试用期期限”(劳动合同3个月以上不满1年,试用期不得超过1个月;1年以上不满3年,不得超过2个月)、“经济补偿金计算”(工作满1年给1个月工资,6个月以上不满1年按1年算)。
好的课程会总结口诀,比如“试用期:311,122,366”(3个月以下无试用期,3-12个月试用期≤1个月,1-3年≤2个月,3年以上≤6个月),比死记法条好记10倍。
二、基础衔接课:零基础考生必看,别让“短板”拖后腿
如果你是纯零基础(连“借”“贷”都分不清,或者学过会计但早就忘光了),直接听《初级会计实务》会很吃力——就像盖房子没打地基,越学越慌。这时候需要“基础衔接课”帮你补短板,主要包括3类:
1. 会计入门课:从“会计是啥”讲到“分录入门”
适合完全没接触过会计的人,内容包括:
会计的基本概念(会计是干嘛的?企业为什么需要会计?)
会计科目和账户(常用科目长啥样?“原材料”和“库存商品”有啥区别?)
简单分录练习(比如“用银行存款买办公用品”怎么写分录:借:管理费用,贷:银行存款)。
别觉得这部分“简单没必要”,我带过一个零基础考生,直接学实务第三章“存货”,连“在途物资”和“原材料”的区别都搞不懂,浪费了两周时间才回头补基础。
2. 税法基础课:搞懂“税是怎么回事”
经济法里的增值税、所得税涉及很多税法概念,比如“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的区别、“进项税额”和“销项税额”的关系。基础课会用大白话解释:“一般纳税人就像‘正规军’,可以抵扣进项税;小规模纳税人像‘游击队’,不能抵扣,按简易方法交税。” 听完再学经济法的税法部分,会顺畅很多。
3. Excel基础课:实务做题离不开
初级会计考试虽然是机考,但平时练习时,很多分录和报表填列需要用Excel整理(比如自己做“错题本”时,用Excel汇总分录类型)。基础课可以教你:怎么用Excel做分录表、怎么快速计算(比如SUM函数、VLOOKUP函数查税率),提高学习效率。
三、冲刺提升课:考前1-2个月必听,帮你“抢分”和“避坑”
学完基础课后,离考试还有1-2个月时,需要“冲刺提升课”帮你聚焦考点、强化做题能力。这部分课程不是“重新讲知识点”,而是“带你实战”,主要包括3类:
1. 考点串讲课:把“厚书”变“薄”,只记必考点
老师会用2-3小时串讲一门课的核心考点,比如实务只讲“资产、收入、财务报表”,经济法只讲“增值税、所得税、劳动合同”,帮你把时间花在刀刃上。
重点听: 老师划的“三星考点”(每年必考)和“易错点”(比如实务里“固定资产折旧的开始时间”——当月增加当月不提,下月提;当月减少当月照提,下月停提,每年都有人记反)。
2. 真题解析课:从“做题”到“懂题”,搞懂命题人套路
真题是最好的复习资料,但很多人只做题不总结,等于白做。真题解析课会带你分析:
这道题考的是哪个考点?(比如“计算企业所得税时,广告费扣除限额是多少?”考的是“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项目”)
命题人挖了什么坑?(比如题目里给了“营业收入1000万,广告费200万”,但扣除限额是营业收入的15%(150万),超过部分要调增应纳税所得额,很多人会忽略“限额”直接扣200万)
有没有快速解题技巧?(比如经济法的选择题,看到“必须”“一律”这种绝对化表述,大概率是错的,可以直接排除)。
3. 模考押题课:提前适应考试节奏,查漏补缺
考前2周左右,一定要做整套模考(用机考系统),模考押题课会提供3-5套模拟卷,难度和真题接近,考完后老师会讲每道题的考点和易错点,帮你发现“哪些知识点还没掌握牢”。
比如模考后发现“个人所得税的‘综合所得’计算”总错,就赶紧回头补经济法第5章的这部分内容,针对性提分。
四、课程形式怎么选?3类人群选课清单(直接抄作业)
课程内容搞清楚了,接下来是“选形式”——线上还是线下?直播还是录播?不同人群需求不一样,别盲目跟风报“贵的”或“热门的”。
1. 零基础+时间充裕(比如学生党、全职备考):选“线上录播+基础班+冲刺班”
理由:零基础需要反复听重点章节(比如实务的资产、经济法的增值税),录播课可以倍速播放、暂停记笔记,比直播更灵活;基础班打牢地基,冲刺班聚焦考点,性价比最高。
避坑点:别选“课时太长”的课(比如实务100+课时),初级会计内容没那么多,40-60课时足够讲透,太长反而浪费时间。
2. 有基础+上班族(比如学过会计、每天能学2-3小时):选“线上直播+考点串讲+真题班”
理由:有基础可以跳过入门内容,直播课能和老师互动(比如实时提问“这个分录为什么这么做”),考点串讲帮你快速回忆知识点,真题班直接练实战,适合时间紧张的人。
避坑点:别选“晚上10点后还直播”的课,上班族本来就累,熬夜听课效率低,优先选“晚上7-9点”或“周末白天”的直播。
3. 自律性差+想有人监督:选“线上小班课+班主任督学”
理由:小班课(20-50人)老师能关注到每个人,班主任会每天提醒学习进度、检查作业,适合“拖延症患者”。
避坑点:问清楚“督学具体做什么”,别选“只发打卡链接”的形式,真正有用的督学是“一对一答疑”“每周学习计划制定”“模考后分析错题”。
最后想说:初级会计课程本质是“工具”,选对了能帮你少走弯路,但能不能通过考试,关键还是“学进去+练到位”。别纠结“哪门课最好”,先明确自己的基础和时间,按上面的清单选1-2类核心课,踏踏实实地学,今年拿证肯定没问题。
(注:初级会计考试内容每年可能会根据政策调整,以上课程内容以财政部当年公布的考试大纲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