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网页设计到底学什么?别再被“会PS就行”骗了
很多人觉得网页设计=用软件做图,这是最大的误区。你想啊,就算PS用得再溜,做出来的页面用户看不懂、点不了、加载半天打不开,有什么用?真正的网页设计,得学这3大块核心内容:
1. 设计基础:决定页面“好不好看”的底层逻辑
这部分是“内功”,就像学画画要先练素描。哪怕你工具用得再熟练,没有设计基础,做出来的页面只会是“元素堆砌”,而不是“设计作品”。
排版:让信息“读得懂、记得住”
不是随便把文字丢上去就行。你得学:
字体选择:标题用什么字体(比如思源黑体、站酷高端黑),正文用什么字体(微软雅黑、苹方),为什么标题要加粗加大(突出层级),正文行高为什么要设1.5-1.8倍(避免挤在一起费眼)。
栅格系统:这是网页排版的“隐形骨架”。比如常见的12列栅格,把页面宽度分成12份,按钮、图片、文字块按比例摆放,页面才会整齐不乱。你可以先从临摹别人的栅格布局开始,比如打开知乎首页,用尺子量量每个模块的宽度占比,慢慢就有感觉了。
留白:新手最容易犯的错是“把页面塞满”。其实留白就像说话的停顿,能让信息呼吸。比如标题和正文之间留20px空隙,比紧挨着看起来舒服10倍。
色彩:用颜色“传递情绪”
不是凭感觉选色,而是有逻辑地搭配。比如:
主色+辅助色+中性色:主色占60%(比如品牌色),辅助色占30%(突出按钮、链接),中性色(黑白灰)占10%(文字、背景)。像豆瓣的主色是绿色,传递“文艺、安静”;京东红主色,传递“热情、促销”。
对比色搭配:互补色(红配绿、蓝配橙)用好了很吸睛,但别大面积用,比如按钮用橙色,背景用蓝色,一眼就能看到。
工具推荐:不会配色就用「Coolors」「Adobe Color」,输入主色,自动生成搭配方案,比自己瞎调靠谱多了。
布局:让用户“看得明白、用得顺手”
常见的布局有:
单栏布局:适合博客、长文(比如公众号文章页面),重点突出内容。
双栏布局:左边导航、右边内容(比如知乎专栏),兼顾功能和阅读。
瀑布流布局:图片为主的页面(比如 Pinterest),视觉上更活泼。
布局的核心是“引导用户视线”,比如重要按钮放在“F型视线”的终点(页面左上角到右下角的对角线),用户一眼就能看到。
2. 工具技能:把设计“落地”的“施工设备”
学会了设计逻辑,得用工具把它做出来。不用学所有工具,精通2-3个核心工具就行:
设计工具:做“可视化稿”
Figma:现在最火的工具,网页设计首选。优点是“在线协作”(和开发沟通方便)、“组件化”(重复元素做好一次,下次直接拖),而且免费版够用。新手建议先学Figma,比PS更轻量化,专注于网页设计。
Photoshop:老牌工具,适合做复杂图片处理(比如banner图),但网页设计效率不如Figma,新手可以先放一放,需要时再补。
Sketch:苹果生态专用,如果你用Mac,也可以学,但Figma兼容性更好。
基础代码:让设计“动起来”
别慌,不是让你学编程当程序员,而是懂点基础HTML/CSS,知道“设计稿能不能实现”。比如:
你设计一个“圆角100px的按钮”,开发说“技术上实现不了”——其实CSS里一行代码`border-radius: 100px`就行,你不懂代码就容易被忽悠。
学HTML知道“标题用h1标签,正文用p标签”,设计时就不会把标题文字随便用文本框画;学CSS知道“背景图可以用cover属性铺满”,就不会设计出拉伸变形的图。
入门推荐「W3School」或B站「黑马程序员HTML/CSS入门」,不用学到精通,能看懂基础代码、和开发沟通就行。
辅助工具:提升效率的“小助手”
蓝湖/Zeplin:把Figma设计稿导入,自动生成标注(尺寸、颜色、字体),开发直接看标注开发,不用你一个个量。
Pixso:国产版Figma,对中文支持更好,新手也可以试试。
3. 用户思维:让页面“好用”的核心(比好看更重要)
好看的网页千篇一律,好用的逻辑万里挑一。网页设计最终是给用户用的,所以得懂“用户怎么想”:
用户体验(UX):别让用户“猜”
比如:
按钮要“像个按钮”:带阴影、有 hover 效果(鼠标放上去变色),用户才知道“这能点”。
表单别让用户填太多:注册页面只留“手机号+验证码”,比“姓名+邮箱+地址+电话”转化率高3倍。
加载状态要提示:页面加载时显示“加载中…”,而不是一片空白,用户才不会以为卡了。
交互逻辑:让用户“用得顺”
比如:
返回按钮放在左上角(用户习惯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看)。
购物车点进去,商品要默认选中,而不是让用户再点一次“选择”。
错误提示要具体:表单填错时,别说“格式错误”,要说“手机号请输入11位数字”。
这部分不用死记硬背,多逛优秀网站(比如苹果官网、豆瓣、B站),想想“为什么它这么设计”,慢慢就有感觉了。
二、零基础自学网页设计,3个阶段带你从入门到接单
我当初自学时,走了不少弯路:一开始沉迷学PS快捷键,学了3个月,连个简单的登录页都做不出来;后来又跟风报了“7天速成班”,结果学的全是过时工具(比如Fireworks),浪费钱又浪费时间。踩过这些坑后,总结出3个阶段的学习法,亲测有效:
阶段1:打基础(1-2个月)——先搞懂“为什么”,再学“怎么做”
别一上来就啃工具教程,先花1个月学设计基础:
资源推荐:
排版:看《写给大家看的设计书》,4个原则(对比、重复、对齐、亲密性),小学生都能看懂。
色彩:B站搜“李涛色彩理论”,免费课,讲得比很多付费课清楚。
布局:逛「站酷」「Behance」,每天临摹1个优秀网页的布局(不用画细节,用方框标出版块位置、大小就行),培养“布局感”。
小目标:能说出“这个网页为什么好看”(比如“标题用了加粗对比,主色是蓝色传递信任感,按钮放在视线焦点”)。
阶段2:练工具(1-2个月)——用“项目驱动”代替“瞎练快捷键”
工具学了不用等于白学。找3个简单项目,边做边学:
项目1:个人简历页(练排版+基础工具)
用Figma做一个自己的简历网页,包含头像、姓名、经历、联系方式。重点练:文字排版(标题vs正文)、图片处理(头像圆角、背景图)、按钮设计(颜色、阴影)。
项目2:商品详情页(练布局+交互)
临摹淘宝某件商品的详情页,包含商品图、价格、规格选择、加入购物车按钮。重点练:多栏布局(左边图片+右边信息)、交互状态(按钮hover变色、规格选中效果)。
项目3:响应式页面(练适配)
把项目1的简历页改成“响应式”——在手机上看是单栏,在电脑上看是双栏。学Figma的“约束”功能,让元素在不同屏幕尺寸下自动调整位置。
工具学习技巧:别从头到尾看教程,比如学Figma,先搜“Figma做简历页教程”,跟着做一遍,遇到不会的功能(比如“组件”“自动布局”)再单独搜教程,效率更高。
阶段3:做实战(3个月+)——从“临摹”到“原创”,积累作品集
自学最大的问题是“不知道自己做得好不好”,解决办法就是“做实战项目+找人点评”:
找实战项目:
帮朋友做小网站(比如奶茶店菜单页、社团招新页),免费也行,重点是积累经验。
参加设计比赛:站酷、花瓣常有“网页设计大赛”,题目不难(比如“环保主题网页”),获奖了还能加作品集。
作品集怎么攒:
至少放3个完整项目,每个项目包含:需求说明(比如“帮XX奶茶店设计菜单页,目标是让用户快速找到推荐产品”)、设计思路(比如“用橙色做主色,突出食欲;推荐产品用大图+红色标签”)、最终设计稿(PC端+移动端)、标注稿(用蓝湖导出)。
找人点评:
把作品发到「站酷」「知乎设计话题」,或者加设计交流群,别怕被骂,别人指出“按钮颜色太淡看不清”“排版太乱”,比自己瞎琢磨进步快10倍。
三、自学避坑指南:这3件事千万别做(都是血和泪的教训)
1. 别沉迷“学工具”,忘了“学设计”
我见过有人PS、AI、Figma、Sketch全学了一遍,快捷键背得比单词还熟,但让他做个简单的登录页,配色丑、排版乱,原因就是“只学了怎么用工具画画,没学设计逻辑”。工具只是画笔,设计思维才是灵魂——先学排版、色彩,再学工具,顺序别搞反。
2. 别跳过“基础代码”,不然设计就是“空中楼阁”
之前我帮一个客户做设计稿,按钮设计成“倾斜45度+渐变边框”,开发说“实现不了,太复杂”,我当时不懂代码,只能改设计。后来学了CSS才知道,倾斜用`transform: rotate(45deg)`,渐变边框用`border-image`就行——懂点代码,才能和开发平等沟通,而不是“开发说不行就不行”。
3. 别想着“速成”,设计是“练出来的”不是“学出来的”
没有“3天学会网页设计”的好事。我从零基础到能接单,前前后后练了8个月,临摹了50多个网页,改了20多次作品集。每天花1小时练,比周末突击10小时效果好——设计是手艺活,手感是磨出来的。
最后想说
网页设计不难,但也不简单。它需要你有“审美眼”(看得懂好设计)、“动手能力”(用工具实现)、“同理心”(懂用户想要什么)。自学的关键不是“学多少知识”,而是“解决多少问题”——遇到不会的排版,就去拆优秀案例;工具卡壳,就搜具体功能教程;做完没人看,就主动发出去求点评。
我现在接的单子,很多客户说“你的设计很‘顺手’”,其实就是因为当初踩了太多“不好用”的坑,才知道“好用”有多重要。你看,只要方向对了,慢慢走,总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