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员试听 >
机构入驻 >
试听课程申请
看不清,请点击刷新
立即申请
机构入驻申请
看不清,请点击刷新
立即申请
试听课程申请
看不清,请点击刷新
立即申请
机构入驻申请
看不清,请点击刷新
立即申请
课程分类
寻客吧 > 教育新闻 > 资格认证 >  什么叫往来业务核算

什么叫往来业务核算

时间:2025-07-07 17:06:10  编辑:上海恒企会计培训  来源:寻客吧  浏览:197次   【】【】【

什么叫往来业务核算

摘要:

往来业务核算是企业财务管理中最基础也最核心的模块之一,简单说就是对企业和外部单位、个人之间发生的“钱没结清”的业务进行记录、跟踪和管理。小到公司欠供应商的一笔货款,大到客户拖欠半年的应收账款,都属于往来业务核算的范畴。它就像企业财务的“人际关系档案”,不仅能清晰反映谁欠我钱、我欠谁钱,更能帮企业避免坏账风险、优化资金周转——但现实中,80%的中小企业都在这一步栽过跟头,要么账目混乱导致多付少收,要么因为对账不及时让资金链陷入被动。

/attachment/editor/20250707/1751879100gu4lz.jpg

一、搞懂往来业务核算:先明白它“解决什么问题”

1.1 为什么企业永远有“算不清的账”?

刚创业的老板可能会疑惑:“我明明记了收入和支出,为什么还要单独搞一套往来核算?”

举个最常见的例子:公司3月从A供应商进了100万元的货,约定4月付款。这笔交易在3月既没付钱(不算支出),但货已经收到(属于成本),如果只记现金流,3月的利润就会虚高;到了4月付款时,又会突然多出一笔大额支出,导致两个月的财务数据都失真。

往来业务核算的本质,就是把“钱的流动”和“业务发生”拆解开,用“应收/应付”这样的科目,把“已经发生但没结清”的业务先“挂”起来,等钱真正到账或付出时再“销账”。 这样一来,不管钱有没有结清,业务的真实情况都能及时反映在账上。

1.2 三类必须管的“往来账”,少一个都可能出问题

应收账款:别人欠你的钱(比如客户买了货没付款)

风险点:长期不催款可能变成坏账,账龄越长,收回概率越低(行业数据显示,超过1年的应收账款回收率不足50%)。

应付账款:你欠别人的钱(比如欠供应商的货款、欠员工的报销)

关键点:搞清楚每笔钱的付款期限,既能维护供应商关系,又能避免逾期罚款。

其他往来:非主营业务的资金往来(比如借给员工的备用金、和股东之间的借款)

注意:这类账目最容易混乱,很多企业的“账外资金”问题就藏在这里。

二、往来业务核算的“实操痛点”:这些坑90%的会计都踩过

2.1 “一笔糊涂账”的后果:从多付10万到公司破产

我见过最夸张的案例:一家贸易公司因为应收账款管理混乱,同一个客户的两笔欠款记到了不同科目下,导致客户还款时只冲销了一笔,另一笔58万元的欠款被遗忘了3年,直到客户倒闭都没追回。

更常见的问题是“重复付款”:供应商发票开了两次,会计没核对清楚就付了两次款,等发现时对方已经扯皮不认账。这些问题听起来低级,但在往来账目庞杂的企业里,只要流程稍微有漏洞就可能发生。

2.2 为什么手工记账永远做不好往来核算?

很多小公司还在用Excel记往来账,最大的问题是“信息割裂”:

销售部门知道客户承诺下周付款,但会计没及时更新,导致账上显示“逾期未收”;

采购部门和供应商谈好了延期付款,财务却按原期限准备催款,引发合作矛盾。

往来核算的核心不是“记账”,而是“跟踪”——谁欠的钱、欠了多久、有没有催过、对方是什么态度,这些动态信息需要实时同步,靠手工根本跟不上。

三、手把手教你做往来业务核算:从建账到清账的6个步骤

3.1 第一步:给往来账户“建档”,避免张冠李戴

客户/供应商档案必须包含: 全称(和发票一致)、联系人、电话、账期(比如“月结30天”)、历史交易记录。

关键提醒: 即使是同一个老板的关联公司,也要分开记账,避免后期税务检查时被认定为“资金混同”。

3.2 第二步:发生业务时,及时“挂账”(核心分录示例)

卖货给客户,没收到钱:

借:应收账款——XX公司 10万元

贷:主营业务收入 10万元(假设不考虑增值税)

从供应商进货,没付钱:

借:库存商品 8万元

贷:应付账款——XX工厂 8万元

员工借备用金:

借:其他应收款——张三 5000元

贷:银行存款 5000元

3.3 第三步:定期对账,别等对方“赖账”才着急

对客户(应收账款): 每月发对账单,让对方盖章回传,尤其是账龄超过30天的客户,必须书面确认。

对供应商(应付账款): 收到发票时,核对“订单-入库单-发票”三单是否一致,避免发票金额和实际收货不符。

小技巧: 用Excel做往来台账时,加一列“对账状态”(未对账/已确认/有争议),争议项用红色标注,每周跟进。

3.4 第四步:账龄分析,给欠款“分级预警”

把应收账款按账龄分成:

0-30天(正常)

31-90天(注意)

91-180天(风险)

180天以上(高危)

案例: 某公司规定,账龄超90天的客户,停止新订单发货;超180天的直接走法律程序。这套机制让他们的坏账率从8%降到了2%。

3.5 第五步:清账时,一定要“一对一核销”

客户还款时,会计要在系统里明确“这笔钱是还哪一笔欠款”,不能笼统地记“收XX公司货款”。比如客户分两次还10万元,第一次还5万要对应到3月的A订单,第二次还5万对应到4月的B订单,否则时间久了根本说不清哪笔结清了、哪笔没结清。

3.6 第六步:定期清理“死账”,别让往来账成“垃圾桶”

长期挂账的其他应收款: 比如员工离职了,备用金还没冲销,要及时从工资里扣回或追讨。

确定收不回的应收账款: 符合条件的可以做“坏账计提”,但要保存好催款记录、对方破产证明等证据,避免税务不认。

四、做好往来核算的3个“黄金习惯”,老会计都在用

4.1 养成“先对账、后付款”的铁律

付款前,务必和供应商核对清楚:这笔钱是不是真的该付?金额对不对?有没有发票?我见过太多公司因为财务图省事,直接按采购部给的单子付款,结果付完才发现对方多开了金额。

4.2 用工具代替人脑,减少“重复劳动”

现在哪怕是小微企业,也建议用财务软件(比如用友、金蝶)管理往来账,至少能实现:

自动提醒到期应收/应付款

一键生成账龄分析表

客户/供应商的交易记录自动汇总

成本不高,但能省80%的对账时间。

4.3 财务和业务部门“打通任督二脉”

销售签合同时,要明确付款方式和账期,同步给财务;采购谈合同时,也要让财务参与审核付款条件。最怕的就是业务部门“先斩后奏”,等财务发现问题时,钱已经欠出去了。

五、总结:往来业务核算不是“记账工具”,而是“资金保镖”

对中小企业来说,现金流比利润更重要,而往来业务核算就是守护现金流的第一道防线。它可能不像“税务筹划”那样能直接省钱,也不像“财务分析”那样高大上,但只要把“谁欠我、我欠谁、欠多少、欠多久”这些问题搞清楚,就能避免80%的财务风险。

最后想说:别等公司因为一笔坏账资金链断裂,才想起重视往来账。现在花一天时间梳理清楚往来明细,可能比你跑一个月业务赚的钱更重要——毕竟,省下的每一分钱,都是纯利润。